用“五個四”構筑疫情防護網
全力捍衛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
省衛生健康委主任 郭玉芬
新冠肺炎疫情轉入常態以來,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嚴格落實“外防輸入”、分區分級、重點場所、重點人群等防控措施,為全省經濟社會的正常有序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。隨著秋冬季來臨,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將進入高發季節,進一步加大了防控難度和救治壓力。等會何省長要做重要講話,專門對下一步工作進行詳細的安排部署,我就對衛生健康系統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講“五個四”:
第一個四:做好四件事情——監測預警、流行病學調查、核酸檢測、醫療救治
一是監測預警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落實“四早”要求,進一步織密監測網,堅持人物同查同防原則,圍繞人群和環境兩個方面,開展病例監測、口岸監測、重點場所監測、社區監測、體溫監測、病原學監測、藥品使用監測、農貿市場環境監測、醫療機構環境監測、冷鏈食品監測等10項監測工作,加強數據分析研判,及時發現、管控潛在風險點,兩小時內完成網絡直報,第一時間發出預警信息。
二是流行病學調查。流調工作務必要做到“四個同時”,一是流調隊伍要和患者同時進入定點醫院,確保流調及時開展;二是流調要與核酸篩查同時進行,確保病例及時發現;三是核酸檢測要與重要病人的基因測序同時進行,為流調溯源提供參考;四是公衛、公安、工信同時進行流調,建立協同機制,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和智能化手段的作用,發現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,要在2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,提高流調的精準性、及時性、全面性。
三是核酸檢測。目前已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的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,要根據每日核酸檢測任務盡快提升最大日核酸檢測量,統籌規劃、擴建核酸檢測實驗室。各市州的“城市檢測基地”檢測能力要達到1萬份/天,增加班次后達到3萬份/天,10合1混采檢測實行三班次就能達到30萬份/天;省人民醫院和省疾控中心作為國家確定的“公共檢測實驗室”,要具備1萬份/天的檢測能力。同時,各地要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各類檢測機構信息及其采樣、檢測人員信息錄入國家“核酸檢測資源信息管理系統”,形成“核酸檢測機構目錄”和“采樣檢測人員數據庫”,實行動態管理。根據國家最新要求,允許疾控機構開展核酸檢測時參照公立醫院收費標準收費,確保“應檢盡檢”“愿檢盡檢”人群能及時接受檢測。
四是醫療救治。各定點醫院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,要嚴格按照最新版診療方案,開展同質化、規范化治療,使用行之有效的治療技術和藥物,提高患者治愈率。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(含中醫專家)要全面落實省級醫療救治專家定點醫院新冠肺炎病例日會診制度,制定調整治療方案。在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“甘肅系列方劑”作用,加強中西醫聯合會診,促進醫療救治和康復取得良好效果。
第二個四:建好四支隊伍——疾控隊伍、醫療隊伍、應急隊伍、核酸檢測隊伍
一是疾控隊伍。根據國家要求,最近我們組建了3支省級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隊伍,成員以流行病學調查專業為主,涵蓋流調溯源、疫情分析、核酸檢測、環境消殺、心理健康等專業,每支隊伍15—20人,平時參與或主導省內聚集性疫情和跨區域流行病學調查,戰時服從國家調度安排。各市州要組建2支疫情防控專家隊伍,組成人員與省上一樣,平時服務本市州疫情防控工作,戰時接受省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調度安排。各縣(市、區)組建不少于5支流行病學調查組,每組人員由疾控、公安、社區等人員組成,同時組建不少于10人的專業消殺隊伍,負責疫點消毒處置,并對街道(鄉鎮)和社區(村組)工作人員、環衛人員等開展消殺指導和培訓。
二是醫療隊伍。各定點醫院和后備醫院按照床位比例,至少組建3批能夠滿足救治需要的醫護人員隊伍,成員涵蓋呼吸、重癥、影像、急救、院感、檢驗、護理等專業。同時要做好后備醫療救治隊伍的儲備,在不影響呼吸、重癥、影像、急救、院感、檢驗、護理等科室正常工作的前提下,盡早從其它相近學科轉崗培訓,及時彌補空缺,絕對不能影響正常醫療工作。各市州、縣(市、區)也要組建醫療救治專家組,負責指導轄區內疑似、確診病例的日常救治工作。
三是應急救援隊伍。各地要強化各級各類衛生應急救援隊伍建設,應急隊伍應由醫療救治、傳染病防控、衛生監督、血液供應、心理干預、健康教育和患者轉運等人員組成,省級不少于25人;市級不少于15人;縣級不少于10人。省市縣三級應急隊伍要提早進行人員編組和培訓演練,做到“召之即來,來之能戰”,提升聯合作戰和快速處置能力,確保一旦遇到疫情,能夠快速出動,有效處置。
四是核酸檢測隊伍。目前基層核酸檢測技術人員數量不足,沒有后備人員儲備,各地要根據核酸檢測實驗室規模配備足夠的檢測人員,建立后備梯隊。省級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每個實驗室要儲備15-25名檢測技術人員,全省日核酸檢測能力要達到50-100萬人;市州級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每個實驗室要儲備10-20名檢測技術人員,日核酸檢測能力要達到5-10萬人;縣級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每個實驗室要儲備8-10名檢測技術人員,日核酸檢測能力要達到6-8千人。高風險地區及重點人群要按照1:1的方式進行單樣檢測,3-6小時內反饋結果;中風險地區可按照5:1、低風險地區可按照10:1的方式進行混樣檢測,12小時內反饋結果。各地要加大對采樣人員和檢測技術人員培訓力度,新建擴建實驗室增加的技術人員要在實驗室建成時完成培訓,做到機構和人員同時到位。
第三個四:管好四個場所——醫療機構、集中隔離點、社區、市場
一是定點醫院。蘭州市肺科醫院、甘肅省人民醫院、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西院區、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等4家醫院作為省級定點救治醫院,各市州確定1-2家、各縣(市、區)至少確定1家定點救治醫院。各級定點醫院要按照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總床位數的10%準備救治床位。如出現兩位數的確診病例,定點醫院的床位需要500-600張,其中重癥監護床位不少于10%,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。要強化院內感染防控、避免院內交叉感染。
二是集中隔離點。各地要嚴格執行單人單間集中隔離標準,按照每20名集中隔離人員配備1名醫務人員的比例落實集中隔離場所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,每日開展健康監測和必要的心理輔導。強化對集中隔離點的督導檢查,及時堵塞漏洞。
三是社區。社區防控是外防輸入和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,要加強基層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傳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和院感管理,發揮基層衛生機構公共衛生網點作用以及人熟、地熟、情況明的優勢,主動對接轄區街道居委會,協助對轄區內企事業單位、樓宇、商超、學校等進行疫情防控指導,引導復工復產單位落實和完善防控方案,特別要做好落實“四早”工作。
四是市場。相關部門每周選擇的1-2家大型農貿市場、農產品批發市場(海鮮市場)、超市等各類交易市場(包括附設冷庫)以及專業冷凍冷藏庫房等的環境、食品及相關從業人員抽取樣本,衛生健康系統配合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。發現核酸檢測陽性樣本要及時采取針對性處置措施。
第四個四:儲備四種物資——防護服、口罩、消毒劑、核酸檢測試劑
防護服、口罩、消毒劑、核酸檢測試劑是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最重要最基本的防護物資保障。各地要根據疫情走勢合理動態做好這4種物資的儲備,核酸檢測試劑(包括混檢采樣管)要按1∶10、1∶5、1∶1不同類型進行儲備。根據啟用的定點醫院、普通醫院傳染病區、方艙醫院、集中隔離點、隔離病房、重癥監護病房等單元數據,研究確定醫用物資儲備清單,以縣(市、區)為單位,按照30天滿負荷運行需求進行儲備,確保疫情發生時物資儲備充足。
第五個四:落實四個平戰結合地——傳染病區、后備醫院、集中隔離點、方艙醫院
一是傳染病區。全省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、婦幼保健院和中醫醫院,要做好隔離救治病區儲備,傳染病區要嚴格按照“三區兩通道”標準進行改造,同時還要加強重癥監護病區建設改造,擴大重癥監護床位數量,配備與床位相匹配的重癥救治設備。加強供氧系統升級改造,確?;颊哐鯕庵委煿渥?。平時可以作為日常診療區,疫情期間馬上轉為專門救治病區。
二是后備醫院。確定蘭州大學第二醫院、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、甘肅寶石花醫院、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、甘肅省中醫院、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為省級后備醫院。一個區域內一旦出現10例及以上確診病例,必須在48小時騰空轄區內一家醫院。各市州和各縣(市、區)至少確定1家后備醫院,按照收治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要求對醫院總體布局、門急診(含發熱門診)、留觀室、隔離救治病區等進行升級改造,使之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院感防控的需要。
三是集中隔離點。按照屬地化原則,以縣(市、區)為單位,選擇3-5家賓館作為疫情發生后的集中隔離點,賓館必須符合建筑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污水處理安全等要求,按1∶100,即出現1名確診病例準備100個房間的標準作好儲備。
四是方艙醫院。各市州至少要確定1所體育館類的場館作為建設方艙醫院的備用場所,提前進行“三區兩通道”、通風、空調、醫療廢棄物和醫療污水處置設備設施的改造。
下一步,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將認真學習貫徹林書記、唐省長批示要求及本次會議和何偉副省長講話精神,堅決做到“防懈怠、防疏漏”,嚴格按照職責要求,全面構筑“五個四”疫情防護網,切實擔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責,維護全省來之不易、持續向好的經濟形勢,保障全省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!